請選擇您要閱讀的語言 / Website translation.

【醫師觀點】吃魚的迷思

由於多數研究指出,食用紅肉會罹患癌症,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很多人改吃白肉,特別是魚,以為這樣就可以趨吉避凶。然而,吃魚真的有益健康嗎?最近的研究得到的結果並非如此。

很多人以為吃魚有益心臟,這主要是起源於二十年前的一項兩年期的短期實驗,該研究發現吃魚能減少心臟病患者二次心臟病發作的死亡率。很多醫生因此建議大眾多吃魚以維護心臟健康。

然而,最近有學者重新檢視這項研究,並進行後續長期追蹤,經過十五年的研究,結果證實吃魚並不會降低二次心臟病發作的次數或死亡率。如果針對心臟病高風險的心絞痛患者進行研究,甚至發現吃魚反而大量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死亡率,吃大家認為更有益建康的深海魚油情況更嚴重,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五的死亡率。至於針對無心臟病史的低風險族群之研究,也發現吃魚並沒有保護的作用。

不僅如此,最新的研究也推翻了過去認為吃魚有助於降低糖尿病的看法,甚至發現每周吃魚超過五次的人,比每月吃魚不到一次的人,糖尿病風險顯著高出百分之二十二。過去還有一些研究指出,吃魚有助於胎兒發展,最近的研究則證實大量吃魚的婦女,懷孕時嬰兒發展較遲緩,生下的嬰兒體重也明顯較輕

其實吃魚更容易吃進重金屬及化學毒物。我國環保署的調查發現,吃愈多大型魚類的人,頭髮中的含汞量愈高,常吃魚者的含汞量是不吃魚者的六倍,葷食者是素食者的八倍!

根據美國消費者協會報告:多氯聯苯與戴奧辛是汙染魚類的最主要化學汙染物。多氯聯苯屬於致癌物,戴奧辛號稱「世紀之毒」,兩者都會經由胎盤以及母乳傳輸給胎兒,因此美國環境保護局呼籲懷孕、哺乳的婦女及嬰幼兒,減少食用魚貝類等海產,以避免腎、心臟、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造成畸胎、不孕或幼童的生長遲緩

另外,由於人類濫捕野生魚類和對水質的汙染,造成海洋生態的嚴重危機。目前世界魚獲量已比最高產量減少百分之九十。若不改善,到了二○四八年,所有經濟性魚類及海產生物都會枯竭。

拒吃紅肉而改吃白肉,並不能遠離肥胖與癌症,現代醫學也不支持吃白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或膽固醇。相反的,植物性食物例如亞麻籽油、橄欖油、堅果和大豆類,富含短鍊奧米茄三脂肪酸,可以轉化成EPA和DHA,能夠大量減少二次心臟病發作,降低百分之七十的死亡率,長期而言,更可以有效保護心臟健康。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來源網站名稱和網址-
-文章內容或使用圖片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老魚會儘快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蔬食最美,歡迎多留言,即便是您的網站廣告。
2.需要和老魚交流,請勿使用匿名留言[可使用名稱/網址,名稱填自己名字,若無網址,請填E-mail]。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請多包函。
5.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