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難民 十年內五千萬人北遷
更新日期:2011/02/22 10:35
陳禹安
(法新社華盛頓21日電) 專家在1場於今天閉幕的大型科學研討會上警告,2020年前,將有5000萬名「環境難民」湧入地球北方,以逃離因氣候變遷引發的糧食短缺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的蒂拉多(Christina Tirado)教授在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 AAAS)上表示:「聯合國推估於2020年,全球將有5000萬名環境難民。」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拉尼娜現象半世紀最強
【明報專訊】北半球寒流接連施襲,澳洲、巴西等南半球地區則發生嚴重洪災,美國CNN引述專家稱,全球各地連場異常氣候天災,太平洋拉尼娜現象(La Nina)和北大西洋濤動(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是兩大原因。美國太空總署專家更稱,這次拉尼娜現象,是過去半世紀有紀錄以來,最強的其中一次。有美國專家認為,全球暖化亦是各地出現極端天氣的原因。
兩原因致南洪災北冰封
與厄爾尼諾(El Nino)相反,拉尼娜是指太平洋赤道東部水溫較正常低、西部水溫則較高,而水溫愈高,進入大氣層的水氣就更多,令雨量增加。拉尼娜被指強化了南半球所有季候風系統,導致暴雨成災。太空總署透過衛星監察天氣模式,發現去年11和12月出現了極強的拉尼娜現象。總署氣象專家Bill Patzert說﹕「有關拉尼娜現象的具體數據,只有約50年,今次出現的情,似乎是這半世紀以來其中一次最強的。」今次拉尼娜現象將至少維持到3月。
兩原因致南洪災北冰封
與厄爾尼諾(El Nino)相反,拉尼娜是指太平洋赤道東部水溫較正常低、西部水溫則較高,而水溫愈高,進入大氣層的水氣就更多,令雨量增加。拉尼娜被指強化了南半球所有季候風系統,導致暴雨成災。太空總署透過衛星監察天氣模式,發現去年11和12月出現了極強的拉尼娜現象。總署氣象專家Bill Patzert說﹕「有關拉尼娜現象的具體數據,只有約50年,今次出現的情,似乎是這半世紀以來其中一次最強的。」今次拉尼娜現象將至少維持到3月。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暖化要命 北極熊覓食 連游10晝夜
![]() |
北極熊會背著幼熊一起覓食,但隨著全球暖化,覓食愈來愈困難。 (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北極熊覓食愈來愈艱難,科學家指出,全球暖化令北極熊在覓食時須花更多時間游水。一隻北極熊媽媽為覓食,十晝夜連續游了200多小時,過程不但令牠體形暴瘦,牠的一隻北極熊寶寶亦在途中死亡。 |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2055生存極限 地球災難預言
我們平常使用家電,搭車、坐飛機,都會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如果不加以管制,再這樣子下去,2055年之前,地球將會陸續出現許多災難,2037年,全人類將陷入「無米恐慌」,2042年,地球會出現多達8億的暖化難民,2055年人類進入生存極限,為了爭奪糧食,將自相殘殺,今天繼續透過紀錄片 「愚蠢的年代」,來看看科學家的災難預言。
如果全球的碳排放量,再不加以限制,極端氣候將會帶給地球人空前的危機!氣象學家警告,除非我們全人類能達到這個目標。影片旁白:「2012年的全球排放量,將設定成最高基準,之後逐年下降,到2065年以後,會趨近於0。」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美科學家新書解釋全球變暖科學概念
2010-12-14 人民網-環保頻道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致暖效應,這是廣泛的科學共識。但到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多高水準會導致我們進入一個無法停止的全球變暖週期?全球頂尖的氣候科學專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系教授大衛·阿徹(David Archer)在其新書《全球碳迴圈》(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中闡述了地球的自然碳迴圈及其對人為碳排放作出響應的相關機制,總結了當前的一些關於大氣二氧化碳對全球變暖影響的科學觀點。
天然碳源和碳匯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很多不同來源,而地球同樣也有自己的機制將多餘的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只要地球能夠將自然以及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不存在影響就沒關係。但遺憾的是,我們向大氣中增加二氧化碳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自然進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
砍伐森林產生的碳排放
阿徹在書中稱,在人類生活的時代,地球陸地已經吸收了大約2000億噸碳,這與同一時期人類砍伐森林活動釋放的碳量大致相當。換句話說,我們砍伐森林,將森林轉變為農田或其他用途使得土地的儲碳能力減弱,這些舉動向大氣中增加的額外二氧化碳已經被地球吸收了,此長彼消,因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凈增長的。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水火夾攻澳洲 東北洪患、西南大火
這麼多年以來,鼓勵大家減碳以延後地球的暖化及大自然的反撲,吃素是最快的方式。但真的很難~~,之前就老魚就提過,一切的刼難才剛要開始,看見別人正處於水火之中,從媒體中很難感受的到他們的痛,但別忘了,全球性的氣候異常,台灣人終就無法幸免於難。八八水災的教訓,就是刼難的開頭警訊。現在的澳洲,可能就是以後的台灣,或其它地區;全球某地方正處於乾旱,台灣南部也逐漸沙漠化,到時誰又可以逃的過。學習吃素吧!老魚再次呼籲!
更新日期:
澳洲水患災情越來越嚴重,昨天新一波大洪水,如同海嘯來襲一樣,大舉衝向陸地,不僅房屋、車子被滾滾洪水沖走,甚至還有小飛機也一併遭洪流吞沒,短短一天,造成10人死亡,現在還有59人下落不明,度假勝地黃金海岸,現在也岌岌可危,河水已經開始暴漲,大水一來,布里斯班恐怕會有4萬戶泡在水裡。更新日期:
2011/01/11 19:45蘇雅容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地球溫度升 阿薩姆紅茶走味
〔編譯張沛元/美聯社印度高哈地一日電〕印度主要茶葉生產地阿薩姆邦的茶農,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努力與收穫不成比例,節節上升的高溫不僅讓茶葉歉收,甚至改變茶葉的口感,使之變得更難喝與不受歡迎。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是不少以濃稠強烈口感聞名的最佳紅茶與英式茶的產地;但專業品茗師恰里哈說,以前的阿薩姆茶葉都能泡出一杯清透鮮亮的濃茶,如今則不然;茶農巴魯阿也說,阿薩姆茶的濃郁口感已經變淡了,讓人憂心阿薩姆茶的最大特色就要消失。
〔編譯張沛元/美聯社印度高哈地一日電〕印度主要茶葉生產地阿薩姆邦的茶農,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努力與收穫不成比例,節節上升的高溫不僅讓茶葉歉收,甚至改變茶葉的口感,使之變得更難喝與不受歡迎。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是不少以濃稠強烈口感聞名的最佳紅茶與英式茶的產地;但專業品茗師恰里哈說,以前的阿薩姆茶葉都能泡出一杯清透鮮亮的濃茶,如今則不然;茶農巴魯阿也說,阿薩姆茶的濃郁口感已經變淡了,讓人憂心阿薩姆茶的最大特色就要消失。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解救全球暖化 要靠孟子的『王道』...
下午參加一場氣候變遷會議,剛好拿到一份上午由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先生演講的文稿,介紹了王道思想,也提到全球暖化要靠王道來解決。劉前院長是一位科學家,以國家文化總會會長身分談「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這可就特別了。尤其是地球的問題要靠王道來解決......會後我和兩位有文學底的朋友聊天,一個捧腹大笑,一個還算贊同,各有其論述,這可就有趣了。
我從總統府網站找到的文稿,您可往下看看。
幾個月前,曾得三次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士.費里曼先生來台訪問,我們晤談了一小時,他的興趣圍繞著中國大陸的「大國崛起」。費里曼說對於中國的「崛起」,西方觀察家及學者有兩極端的看法,一派看法認為大國崛起勢不可擋,因而成為西方的最大假想敵;另一派則認為中國內部問題太多,此一「崛起」乃是曇花一現,終難持久。於是他問我的意見。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預防全球性的「沉默海嘯」
美國新聞組(原文為英文)
過去兩年來,全球各地的糧價已上漲83%,某些主食像是稻米和小麥的價格,單是去年便已分別飆漲了141%和130%,美國低收入民眾已感到捉襟見肘。
而在非洲、中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狂飆猛漲的糧價也導致普遍的動盪不安。
世界銀行最近更提出警告,由於居高不下的糧食價格,目前有33個國家已陷入衝突的危險,甚至像義大利這樣的已開發國家,也爆發抗議的聲浪。
許多人認為由於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所引起的第一波重大災難將在未來某個時候降臨。殊不知目前因旱潦不均的極端天氣型態所導致的糧食短缺,已明顯反映出氣候變遷的毀滅性影響;糧食危機所帶來的饑荒與社會不安,不啻意味著全球暖化已引發了第一波災難。
聯合國甚至稱之為「沉默海嘯」(Silent Tsunami),因為當赤貧加上糧食短缺,就可能發生襲捲全球的浩劫。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天災接踵至 地球今年大反撲
〔中央社〕地震、熱浪、洪水、火山爆發、超級颱風、暴風雪、山崩,以及旱災,在2010年至少奪走25萬條人命,是1個多世代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1年,今年可說是地球反撲年。
今年死於天災的人數比過去40年來所有恐怖攻擊罹難者總和還多。
美國聯邦救難總署(FEMA)署長傅格特(CraigFugate)表示:「彷彿是接踵而至,一波波來襲。」救難總署在2010年處理的災難總數創下紀錄。
傳格特表示:「『百年一遇』一詞在今年的確失去意義。」
科學家和災難專家表示,多數時候,人類是咎由自取。
即使許多大災難似乎是出於偶發機會,人為因素讓今年成為死亡人數、財物損失、極端性和怪異性都特別高的1年,從狂暴氣象到地震等所有的天災都如此。
智利境內今年2月遭遇比海地1月地震強烈500多倍的強震襲擊,不過和海地相比,那個地區人口較少、建築物結構較佳,而且沒那麼貧窮。智利遭遇較強烈地震襲擊,但死亡人數不到1000人。
氣象科學家表示,受到人為的全球暖化影響,地球氣候也正逐漸改變,出現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候。
今夏的1個天氣系統造成俄羅斯熾熱,卻在較為南方的巴基斯坦引發洪水,淹沒6萬2000平方英里、約為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大小的地區。這個集熱浪與風暴於一體的單一天氣系統造成將近1萬7000人喪生,比過去15年來全球所有空難罹難者總和還多。
肆虐2010年的極端天氣總數之驚人,是人為全球暖化的典型跡象。氣象科學家長久以來一直針對全球暖化提出警訊。他們估算,若沒有全球暖化的影響,在俄羅斯奪走人命的熱浪可能每10萬年才會發生1次。這個熱浪導致俄羅斯出現約攝氏44度的該國史上最高溫紀錄。
初步資料顯示,有18國的最炎熱天氣刷新紀錄。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波爾德(Boulder)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Atmospheric Research)氣候分析部門主管崔伯斯(Kevin Trenberth)表示:「若沒有全球暖化,這些(天候)事件不會發生。」
今年死於天災的人數比過去40年來所有恐怖攻擊罹難者總和還多。
美國聯邦救難總署(FEMA)署長傅格特(CraigFugate)表示:「彷彿是接踵而至,一波波來襲。」救難總署在2010年處理的災難總數創下紀錄。
傳格特表示:「『百年一遇』一詞在今年的確失去意義。」
科學家和災難專家表示,多數時候,人類是咎由自取。
即使許多大災難似乎是出於偶發機會,人為因素讓今年成為死亡人數、財物損失、極端性和怪異性都特別高的1年,從狂暴氣象到地震等所有的天災都如此。
智利境內今年2月遭遇比海地1月地震強烈500多倍的強震襲擊,不過和海地相比,那個地區人口較少、建築物結構較佳,而且沒那麼貧窮。智利遭遇較強烈地震襲擊,但死亡人數不到1000人。
氣象科學家表示,受到人為的全球暖化影響,地球氣候也正逐漸改變,出現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候。
今夏的1個天氣系統造成俄羅斯熾熱,卻在較為南方的巴基斯坦引發洪水,淹沒6萬2000平方英里、約為美國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大小的地區。這個集熱浪與風暴於一體的單一天氣系統造成將近1萬7000人喪生,比過去15年來全球所有空難罹難者總和還多。
肆虐2010年的極端天氣總數之驚人,是人為全球暖化的典型跡象。氣象科學家長久以來一直針對全球暖化提出警訊。他們估算,若沒有全球暖化的影響,在俄羅斯奪走人命的熱浪可能每10萬年才會發生1次。這個熱浪導致俄羅斯出現約攝氏44度的該國史上最高溫紀錄。
初步資料顯示,有18國的最炎熱天氣刷新紀錄。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波爾德(Boulder)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Atmospheric Research)氣候分析部門主管崔伯斯(Kevin Trenberth)表示:「若沒有全球暖化,這些(天候)事件不會發生。」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各地專家代表呼籲素食
Stanford University生化專家Pat Brown-
解決暖化方案是:
清除地球上的畜牧業。
德國聯邦環署長Andreas Troge-
我們必須重新檢討攝取大量肉品的飲食習慣。
印度政治家及動物保護人士Maneka Gandhi-
除非我們改變飲食,其他的都沒有用!
任何人想要拯救世界,茹素是你的首選!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Lord Nicholas Stern-
人們需要考慮吃素來遏制氣候變遷。
肉食浪費水且排放很多溫室氣體,
給世界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而素食是更好的選擇。
解決暖化方案是:
清除地球上的畜牧業。
德國聯邦環署長Andreas Troge-
我們必須重新檢討攝取大量肉品的飲食習慣。
印度政治家及動物保護人士Maneka Gandhi-
除非我們改變飲食,其他的都沒有用!
任何人想要拯救世界,茹素是你的首選!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Lord Nicholas Stern-
人們需要考慮吃素來遏制氣候變遷。
肉食浪費水且排放很多溫室氣體,
給世界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而素食是更好的選擇。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吃光整個世界》了解自己選擇的食物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
墨爾本新聞組報導(原文為英文)
澳洲正朝著正面肯定的方向邁進,因為現在有許多澳洲民眾抱持開放的態度,去了解自己選擇的食物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這種令人鼓舞的轉變,可從其中一個跡象看出,就是澳洲越來越多民眾索閱一本名為《吃光整個世界》(Eating Up the World)的小手冊。
吃光整個世界》是由維多利亞素食網(Vegetarian Network Victoria)所撰寫,內容闡述光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食物,就會對脆弱的環境造成許多層面的影響。在手冊的前言中有一段文字寫道:「我們正在努力減少開車、改用省電燈泡、縮短淋浴時間,並採取其他重要的行動。雖然這些措施有某些效益,但卻無法解決我們環境問題最大的肇因--也就是我們吃的食物。」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減緩全球暖化與地球資源耗竭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中國的百年旱災! 那台灣呢?
中國發生百年大旱災的新聞,相信已經很多人從各媒體也略知一二了,那台灣呢? 有多少人真正地關心? 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台灣的雨量比往年少了非常多!
在中國一共有655個城市,而近400個城市缺水,而其中2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意思是說三分之二的地區沒什麼水可用,而三分之一的地區根本沒有水?
在中國一共有655個城市,而近400個城市缺水,而其中2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意思是說三分之二的地區沒什麼水可用,而三分之一的地區根本沒有水?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歐洲雖大雪 11月地球仍最熱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5日專電)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今年11月是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1個月,而今年應為史上最熱的1年。
NASA的地圖顯示,今年1至11月全球各地氣溫多高於歷年平均,而溫差最大的正是冰層迅速溶化的北極地區。最新的調查顯示,2年以上的厚冰層只佔不到10%。
全球暖化浪潮因反聖嬰(La Nina,又稱「辣妞」)現象加劇。反聖嬰現象出現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會偏低,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降低;但今年炎熱的氣候削弱了反聖嬰效應。
NASA的地圖顯示,今年1至11月全球各地氣溫多高於歷年平均,而溫差最大的正是冰層迅速溶化的北極地區。最新的調查顯示,2年以上的厚冰層只佔不到10%。
全球暖化浪潮因反聖嬰(La Nina,又稱「辣妞」)現象加劇。反聖嬰現象出現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會偏低,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降低;但今年炎熱的氣候削弱了反聖嬰效應。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全球暖化致雜交 北極熊恐滅絕
(法新社巴黎15日電) 生物學家今天表示,氣候變遷迫使北極圈哺乳類動物和表親物種交配,這種趨勢可能造成北極熊和其他指標動物絕種。
他們撰寫評論表示:「北冰洋快速融冰,使物種因雜交和喪失棲息地而身陷危險之中。」這篇評論刊在英國「自然」(Nature)科學期刊。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危急 .. 江西省正全力投入抗旱救災,地球暖化迫在眉捷
10月下旬以來,江西各地降水減少,主要江河湖泊水位持續走低,部分河流水位甚至突破歷史最低,大量水庫乾涸,給部分地區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帶來嚴重影響,全省有23萬人因旱臨時飲水困難。 目前,江西省正全力投入抗旱救災,努力減輕旱災損失。
因水位下降,贛江南昌段河床裸露(12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周科攝
因水位下降,贛江南昌段河床裸露(12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周科攝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全球暖化會導致未來的氣候只有"酷夏"和"嚴冬"
造成最近氣溫驟降的原因其實還是歸咎於全球暖化,目前全球北半球只要超過緯度45度以上 氣溫普遍都低於零下25度。
全球暖化只會讓溫度上升的認知是不正確的 ! 全球暖化也會讓冬天變的更寒冷 也就是極端氣候 一年比一年常態性的寒冷 將是普遍的常態 --------- 主要原因就是 "洋流減緩或停止"
全球暖化只會讓溫度上升的認知是不正確的 ! 全球暖化也會讓冬天變的更寒冷 也就是極端氣候 一年比一年常態性的寒冷 將是普遍的常態 --------- 主要原因就是 "洋流減緩或停止"
今年的冬天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冷? 在冬季來臨之前不少歐洲人都提出這樣的問題。 其實不僅僅是歐洲人,去年冬天,整個北半球都異常寒冷, 各地氣溫都降至歷史最低水準。從科學家最近一系列的調研來看, 今年冬天依舊是一個淩冽的嚴冬。那麼,地球不是正在變暖嗎, 為什麼一年冷似一年一年呢。
張貼者:
Banny Tai & Brian h.t.Tai
訂閱:
文章 (Atom)